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各州廳郡街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參酌台灣總督府誌重新整彙謹供參閱96.11

本訊息係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由維基百科wikipedex網頁摘錄,並惠請全國各地政事務所主任提供台灣地政歷史文獻資料,及參酌台中縣政府發行由豐原市戶政事務所前主任洪汝茂主編之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叢書及多位地政耆老傳意與指正,重新整理彙輯。歡迎可將本訊息轉貼於 貴所所屬網頁,以供民眾地政同仁地政士代書同業參閱。(維基百科wikipedex):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ategory:%E5%8F%B0%E7%81%A3%E6%97%A5%E6%B2%BB%E6%99%82%E6%9C%9F%E8%A1%8C%E6%94%BF%E5%8D%80%E5%8A%83&variant=zh-tw    歡迎聯結:

歡迎聯結: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價圖展覽室http://www.fyland.gov.tw/page11.asp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點閱: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點閱

臺北州(1920-1949

州轄市 臺北市 - 基隆市 - 宜蘭市

七星郡 汐止街 - 士林街 - 北投庄 - 內湖庄 - 松山庄(1938年併入臺北市)

新莊郡 新莊街 - 鷺洲庄 - 五股庄 - 林口庄

海山郡 板橋街 - 鶯歌街 - 三峽街 - 中和庄 - 土城庄

文山郡 新店街 - 深坑庄 - 石碇庄 - 坪林庄 - 蕃 地

淡水郡 淡水街 - 八里庄 - 三芝庄 - 石門庄

基隆郡 瑞芳街 - 萬里庄 - 金山庄 - 七堵庄 - 貢寮庄 - 雙溪庄 - 平溪庄

宜蘭郡 頭圍庄 - 礁溪庄 - 壯圍庄 - 員山莊

羅東郡 羅東街 - 五結庄 - 三星庄 - 冬山庄 - 蕃 地

蘇澳郡 蘇澳街 - 蕃 地

州轄市 臺北市

(現大安區)轄域內分為興雅、古亭村、大安、三板橋、龍匣口、下內埔 六張犛 七個大字

(現中正區)轄域內分為龍匣口、古亭村、崁頂、加蚋仔、林口、頂內埔、三板橋、城內、艋舺

大字

(現萬華區)轄域內分為加蚋仔、龍匣口、廈崁、艋舺 四個大字

(現大同區)轄域內分為大稻埕、牛埔、大龍峒 三個大字

(現中山區)轄域內分為中崙、三板橋、中莊子、頂厝莊仔、詔安街、牛埔、圓山仔、山仔腳、大直、西新莊子、下埤頭、朱厝崙、上埤頭 十三個大字

(現松山區)轄域內分為松山、中波、下塔悠、舊里族、上塔悠、中崙、頂東勢、興雅 八個大字

(現信義區)轄域內分為興雅、三張犛、五分埔、中波、六張犛 五個大字

七星郡 汐止街 轄域內分為汐止保長坑鄉長厝十三分橫科康誥坑白匏湖樟樹灣北港社後叭嗹港鵠鵠崙茄苳腳姜子寮石硿子 十五個大字

七星郡 士林街 轄域內分為士林林子口福德洋石角湳雅洲尾三角埔下東勢公館地永福雙溪坪頂菁礐草山七股社子溪洲底和尚洲、中洲埔 十八個大字

七星郡 北投庄 轄域內分為地名屬台北州七星郡管轄,置石牌唭里岸北投頂北投竹子湖嘎嘮別 六個大字(大地名)區域,約今日台北市北投區

七星郡 內湖庄 轄域內分為北勢湖內湖新里族東新莊子南港三重埔南港大坑南港舊後山後山坡山豬窟四分子 十一個大字戰後,北勢湖內湖新里族組成內湖鄉,其餘大字組成南港鎮,隸屬台北縣1968內湖鄉南港鎮劃入台北市

七星郡 松山庄 轄域內分為松山頂東勢下塔悠上塔悠舊里族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 九個大字1938年併入臺北市

新莊郡 新莊街 轄域內分為新莊頭前中港厝海山頭營盤桕子林西盛埤角十八分坑頂坡角山腳楓樹腳大窠坑頂田心子義學崎子腳貴子坑下坡角 十八個大字戰後劃為臺北縣新莊區新莊鎮195031成立泰山鄉,範圍包括日治時期上述後8個大字。

新莊郡 鷺洲庄 轄域內分為和尚洲溪墘和尚洲中路和尚洲南港子和尚洲水湳和尚洲樓子厝二重埔三重埔 七個大字。戰後,二重埔三重埔二個大字獨立組成三重鎮 (今三重市)

新莊郡 五股庄 轄域內分為觀音坑洲子成子寮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塭八個大字

新莊郡 林口庄 轄域內分為南勢埔菁埔大南灣小南灣瑞樹坑大平嶺 六個大字

新莊郡 板橋街 轄域內分為板橋後埔四汴頭湳子番子園沙崙溪洲深丘下深丘埔墘港子嘴江子翠新埔社後 十四個大字1920~1929年間為板橋庄1929年升格板橋街

海山郡 鶯歌街 轄域內分為鶯歌橋子頭二甲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彭福崙子圳岸腳三角埔猐子寮潭底坡內坑山子腳石灰坑三塊厝石頭溪桃子腳溪墘厝樟樹 21大字鶯歌街雖以鶯歌為名,但街役場設於彭福,位於今樹林市境內。

戰後,1946鶯歌橋子頭二甲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組成鶯歌鎮,其餘十四個大字獨立組成樹林鎮 (今樹林市)

海山郡 三峽街 轄域內分為三峽麥子園隆恩埔劉厝埔公館後八張礁溪十三添麻園中埔鳶山福德坑大埔山員潭子茅埔成福橫溪挖子大寮竹崙白雞五寮插角東眼 24大字

海山郡 中和庄 轄域內分為中坑漳和四十張外員山員山子南勢角永和龜崙蘭溪洲潭墘秀朗 十個大字戰後,龜崙蘭溪洲潭墘秀朗三個大字獨立組成永和鎮 (今永和市)

海山郡 土城庄 轄域內分為埤塘柑林埤員林清水坑廷寮坑頂埔媽祖田大安寮沛舍坡 九個大字

文山郡 新店街 轄域內分為安坑大平林青潭直潭平廣龜山 六個大字1920~1943年間為新店庄1943年升格為新店街

文山郡 石碇庄 轄域內分為石碇小格頭蓬菜寮烏塗窟雙溪楓子林大溪墘松柏崎排寮新興坑鹿窟玉桂嶺員潭子坑崩山火燒樟乾溝 十六個大字

文山郡 坪林庄 轄域內分為坪林、坑子口、水聳漆坑、厚德崗坑、大粗坑、九芎林、灣潭、鰎魚、金瓜寮、大舌湖、楣子寮、闊瀨、甘腳坑、鷺鶿岫、鶿魚堀、姑婆寮 十六個大字

文山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烏來鄉

淡水郡 淡水街 轄域內分為淡水小八里坌子庄子內竿蓁林沙崙子油車口大庄埔北投子三空泉樹林口小坪頂興福寮水梘頭中田寮頂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興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23大字

淡水郡 八里庄 轄域內分為大八里坌小八里坌長道坑下罟子 四個大字

淡水郡 三芝庄 轄域內分為北新庄子土地公埔後厝錫板舊小基隆新小基隆 六個大字

淡水郡 石門庄 轄域內分為頭圍老梅石門下角 四個大字

基隆市 基隆市 轄域內分為基隆、大沙灣、社寮、八斗子、田寮、深澳坑、田仔尾、獅球嶺、水輕空仔、三坑、石硬港、蚵殼港、內木山、大武崙、曾子寮、陸軍埔、山頂、鬼子坑、火車頭、虎仔山腳、牛椆港、流龍頭、坑子內、外木山、仙洞後、屋塢仔內、杆仔樹腳、火號、白米甕 29大字

基隆郡 瑞芳街 轄域內分為隆潭堵、柑子瀨、大坑埔、三爪子、四角亭、傑魚坑、九芎橋、猴碉、庚子寮、深澳、鼻頭、草山 十二個大字

基隆郡 萬里庄 轄域內分為頂萬里加投中萬里加投下萬里加投 三個大字

基隆郡 金山庄 轄域內分為頂中股下中股頂角中角 四個大字

基隆郡 七堵庄 轄域內分為七堵草濫六堵五堵友蚋瑪陵坑鶯歌石港口碇內暖暖八堵 十一個大字

基隆郡 貢寮庄 轄域內分為貢寮大石壁坑長潭枋腳下雙溪遠望坑田寮洋澳底丹裡撈洞社裡雞母嶺 十二個大字

基隆郡 雙溪庄 轄域內分為雙溪魚行三叉港武丹坑石壁坑三叉坑丁子蘭坑大平烏山溪尾寮料角坑石笋燦光寮平林柑腳 十五個大字

基隆郡 平溪庄 轄域內分為石底十分寮 二個大字

宜蘭市 宜蘭市 轄域內分為宜蘭辛子罕一結、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四鬮珍子滿刀金六結 十一大字194010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

宜蘭郡 頭圍庄 轄域內分為頭圍二圍福成金面中崙下埔拔雅林新興大坑罟三抱竹港澳梗枋大溪大里簡龜山 十五個大字

宜蘭郡 礁溪庄 轄域內分為礁溪車路頭武暖辛子罕一結二結四結六結七結十六結三十九結大坡匏杓崙塭底大塭五股抵百葉淇武蘭茅埔奇立丹湯圍林尾柴圍番割田瑪僯踏踏白石腳  27大字194010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辛子罕一結併入宜蘭市

宜蘭郡 壯圍庄 轄域內分為壯二壯三壯四壯五壯六壯七廍後公館過嶺三塊厝十三股功勞南興霧罕美福新興七張大福土圍新發古亭笨五間抵美23大字194010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併入宜蘭市

宜蘭郡 員山庄 轄域內分為外員山內員山三鬮四鬮深溝珍子滿力吧荖鬱大湖結頭分新城枕頭山溪洲洲子 十三個大字194010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四鬮珍子滿力  併入宜蘭市

羅東郡 羅東街 轄域內分為羅東阿里史竹林十六分十八埒月眉打那岸北成歪子歪 九個大字

羅東郡 五結庄 轄域內分為中一結中二結二結頂三結下三結四結頂五結下五結大埔鼎橄社松子腳四百名一百甲茅子寮五十二甲利澤簡成興頂清水下清水 十九個大字

羅東郡 三星庄 轄域內分為三星阿里史大洲中溪洲紅柴林粗坑尾塹清水九芎湖 九個大字。(原新竹州、新竹郡轄域1920劃歸羅東郡)。

羅東郡 冬山庄 轄域內分為冬山阿兼城鹿埔順安打那美員山太和香員宅廣興小南澳武淵九分武罕珍珠里簡埔城地奇武荖三堵 十七個大字

羅東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大同鄉)。

蘇澳郡 蘇澳街 轄域內分為蘇澳隆恩馬賽功勞埔港口糞箕湖猴猴隘丁新城西帽烏岩東澳大南澳 十三個大字

蘇澳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南澳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 ~1945 存在之日治時期全台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台北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台北州所轄三市、九郡、十二街、二十五庄、三番地。

州轄市  臺北市 - 基隆市 - 宜蘭市

   七星郡、新莊郡、海山郡、文山郡、淡水郡、基隆郡、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

十二街  汐止街、 士林街、新莊街、板橋街、鶯歌街、新店街、淡水街、瑞芳街、羅東街、蘇澳街

附記(三)州轄市 臺北市日治時期後,1920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進一步將松山併入台北市

附記(四)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台北州圖】